中廣網北京2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"讓幸福飛一會兒"、"此處省略一萬字",這兩句今年最火的話,也許也出現在了您收到的拜年短信里。
短信,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如今大家拜年的首選。僅僅除夕一天,僅僅北京、上海兩個城市,拜年短信的數量就直逼20億條。除了短信之外,幾大微博的拜年微博數量,都以百萬計。
拜年新風是一陣接一陣地刮,但在今年77歲的冉奶奶眼里,風還是老的暖。冉奶奶不到20歲就從西安移居北京,在電話一部難求的年代,她的拜年記憶里充滿了"家書抵萬金"的感慨。
冉奶奶:我們家人過年就是包包子,平常反正吃不上,過年才能吃,平常都吃不著。在老家都得寫信拜年,過年前寫信來回問候,有大事拍個電報,沒有大事就是寫信去,信去一個禮拜,再一個禮拜才能來個回信。
大大的祖國,小小的我們,漂泊的人,思鄉(xiāng)的心。90年代,電話和BP機的井噴,讓春節(jié)里的異鄉(xiāng)人們多了一絲慰藉。回憶起這段電話與BP機一統(tǒng)江湖的日子,30歲的小曹告訴新聞縱橫值班編輯沈靜文,當年的BP機是時尚和前衛(wèi)的象征,但到拜年的時候,可沒有電話好使。
小曹:那個時候BP機一年過年可能能收個1、2條撐死了,最早的時候手機都沒有短信功能,別說BP機了,哪像現在祝福短信成災。
果然,手機后來居上,逐漸淘汰了BP機。而電話則經受住了考驗,成為如今每個家庭除夕夜不可或缺的幫手。因為電話,冉奶奶的大年夜變了,獨自北漂的80后李先生的大年夜,也變了。
冉奶奶:大姑娘上湖北去的,從湖北把電話打到我這兒來,西安我們老家的侄子、外甥都打電話來,現在都有電話,不寫信了,好幾年沒寫過信了,都是打電話,想的時候就打個電話,看不見人就說話了。
李先生:大年三十的時候中間會找一個時間過去給外公打一個,給奶奶打一個,給他們說一下新春快樂、說些祝福的話,也就如此而已。
進入新世紀,手機的普及,讓"短信"成為了除夕夜里異軍突起的新星。從年輕人的小眾交流,成長為如今幾十億的全國聯歡,短信以其快捷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。
李先生:短信拜年差不多300人吧,基本上手機通訊錄上的都發(fā)了一遍。大概5、6年前的時候也有一陣非常流行用網上的段子,然后搬下來換一個名字就直接發(fā)過去,發(fā)了兩年就覺得大家都看過了,現在都是很簡單的自己寫幾句話,顯得是我針對你個人發(fā)的,今年收到最好玩的短信是新年快樂,此處省略一萬字,沒了。
網絡的普及很快帶來了拜年方式的又一場革命,電子郵件、QQ乃至微博都被推到了拜年的前線。新春第三天,新浪的拜年微博數量目前已經接近170萬條。新奇和便捷的背后,有高歌猛進的數字;領教了微博威力的網友,卻也免不了帶著幾分疑慮。
網友: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是在線的,真的有人用微博給我祝福,@了我。微博給朋友們拜年雖然是很實時很迅捷的,但是我還是覺得微博它是一個半公開的平臺,你的祝福會給別人看到,我寧可選擇私信或者短信比較好。
網友:雖然我通過QQ、EMAIL還有微博也向大家拜年,但是我總覺得這種網絡的拜年方式不是很重視,不是很莊重,心里還是覺得少點人情味。